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台风夜重读此书,心如强风,泪如雨下,故写此文,一气呵成,祭,无处安放的青春
    相比时下泛滥成灾的新鲜文学作品,路遥的小说似乎不太适合我们90后的青年去阅读。老套简单的叙事手法和创作结构,以及永恒不变的“时代剧变中城市与乡村思想价值观的碰撞及人的内心冲突与选择”的主题已经不太能挑起我们非主流一代的兴趣,更另我比较不爽的是作者时常喜欢在第三人称小说中插入作者本人客观评价故事中主人公的描写,犹如你在看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却总是耳边出现影评的旁白,让人无法沉浸其中,失去阅读的梦境与沉浸感。但这些仍然不可否定路遥是当时中国最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所创造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人物,孙少平,田晓霞,高加林,卢若琴等等,至今仍然深深的印在父辈们的脑海。而他对于陕西文学的贡献也是卓越的,在他和陈忠实,贾平凹等一代代作家的共同努力下,陕西文学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活力的一个流派。气势恢宏的黄土高原,古朴豪迈的民族民风,韵味十足的信天游与秦腔,以及艰苦环境下劳动人民的乐观与挣扎,都使得这边土地时刻充满着希望与痛苦,失望与豁达。而路遥则通过他的描写将此带离到我们的视界,让我们的呼吸与思绪与故事的主人公连接到了一起,去感受他们所在这片土地下与时代的碰撞。
 
    路遥最重要的作品无疑则是我手头上放的《平凡的世界》(一二三部共三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路遥最受好评的作品,路遥凭借此书获得了当年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矛盾文学奖。而此书在完成卷一之后便已经开始在西安广播电台连播,可见当时的轰动程度。本书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一家在1976至1986年的故事为主要叙事线,以一个中国农村在文革末期至改革大潮中的所发生的种种故事为背景,集中体现了当时青年一代在历史大潮下的奋斗,爱情与生活,亦有众多中年人在时代剧变中的辉煌与低谷,迷茫与徘徊。结合当时的众多历史事件,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等,勾勒出当时社会状况的大图景,整个全书确如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我用了三天时间激动的看完,这几天又看了一遍,实在是绝等好书!
 
    书中描绘了众多青年人的爱情纠葛,孙少安与田润叶,田润叶与李向前,孙少平与田晓霞,金波与藏族姑娘,田润生和郝红梅。当然也包括一些中老年人的搞破鞋事件,此是废话。每段爱情故事都不尽相同,有挣扎最后幸福的,有幸福最后遗憾的,有千里寻她,那人却在灯火阑珊的,也有一见钟情以至终生怅惋的。而这其中,以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故事最为重要,时间线最长,横跨三部,也是最另我肝肠寸断,唏嘘不已。
 
    孙少安出身贫民,家境极其贫寒,在学校食堂终日只能以两个馒头度日。但这却依然无法阻止县委书记,后来成为成为省委副书记的女儿,田晓霞的喜爱。两人结缘是因为初中时共同参加地区性的讲故事比赛而认识.后来成为了好朋友。孙少安能在众多的城市学生中脱颖而出,参加大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平时阅读书籍广泛。毕竟那时候,学生天天大串联,课程基本停滞,孙少平在别人革命的时候大量阅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头脑,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也得以逐渐建立,当然如果仅仅靠肚子里有点墨水就能勾搭县委书记女儿的话,未免太过肤浅,田晓霞对孙少平的喜爱与崇拜是在他们的逐渐长大,尤其是在工作之后才得以加深的,这就不得不分析孙少平之后的魅力到底来自于哪。
   
    首先是正义感
    孙少平在初中时就已经通过两件事情证明了他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男子汉,包括跳入洪水中救班级同学,尤其此同学还曾经侮辱过她,孙少平以德报怨,二是解救了另一名偷东西的同班女生,尤其此女生是孙少平情窦初开追求但被拒绝了的,(孙少平在初中被伤的可是够深的……);在工作之后,孙少平更是正义使者的化身,解救了被包工头欺凌的少女等等,男人只有具有了正义感,身上散发出一种正气,才会使得他本人会更有魅力,更让女人有安全感,当然鉴于作者将孙少平描写的比较帅,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眉宇轩昂,所以结合孙少安的正气感简直是相得益彰。
 
   再其次是具有独立自主思考意识
   农家孩子在吃苦奋斗方面是不逊于任何人的,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到底应该体现在何处,那也注定只是一台劳力机器,永远的打工挣钱,打工挣钱,而对于当时的农村孩子来讲,考不上高中(即使考上高中也不见得能上大学)就得回家种地。孙少平在初中毕业之后,直接回家务农(考不上,考上了也没钱)。但对于自己的出路在哪,他一直停下过司考。如果在家种地,他和他哥哥孙少安,只要勤劳的努力,脱贫奔小康肯定没问题,尤其是当他哥哥孙少安办砖厂,事业越做越大时,两人一起干,完全可以致富(参照当年的个体户)。但孙少平婉拒了哥哥的邀请,他希望自己能去外面的世界闯闯,这在当时中国人口流动不高时是绝对具有震撼力的想法,以至于他勉强能得到家庭的理解。但孙少平还是希望能寻找到他自己的价值,毅然决然的离开家庭,去外面做苦力。在不断的奋斗中,他有屡次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机会,但他都依据内心的思考,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包括他的哥哥再次邀请他回来,包工头要他合伙,他小时候朋友的妹妹追求他,他在挖煤受伤后有机会调出煤矿去矿务局工作,回到城市等等,他都一一婉拒了,而是最后选择回到了矿山,继续成为一名国家煤矿工人(在当时,一名农村孩子能成为国企职工已经绝对算的上是重要的人生突破了)。或许他的每次选择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依从他内心的,他永远都知道自己的目标到底在哪,而这一切必定都是在他具有独立自主思考能力之后才逐渐坚定的。
 
    做人有思想,办事有头脑,生活敢冒险
    从某种意义上讲,孙少平不具有中国农民所具有的小家子气,胆小,狭隘。孙少平做为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农村孩子,办的许多事情另很多城市中的成年人都非常的汗颜。比如为了找到工作,他会关键时刻自降身价;他手上只有六块钱,他会拿出五块五买香烟来打通关节;他制止了他哥哥盲目的投资,最后证明那纯粹是一场骗局等等。即使在工作以后,哪怕是成为了一名苦力,他也没有放弃自己阅读的爱好,不断的阅读也使得他的思维结合他的生活不断的得到拓展与升华,他的思想和语言已经完完全全看不出一个农家孩子的印记,但他又没有失去他的淳朴。通过他给他妹妹写的一封信,就可以看出,他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思想程度不逊于任何一个大学生: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家庭 ———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以苦难为骄傲
    对于一个年轻人,奋斗和努力永远是他的主题,至小说结尾,孙少平应该说也仅仅是有了一个幸福生活的开端。每天在井下工作十个小时,对于他来说仍然是艰苦和疲累的,但他却乐在其中,他在工地当小工,比这更苦更累的时候也亦是如此。哪怕他曾经在上学的时候因为自己贫困的生活而自卑,但是他现在却享受这种苦难。正是它们,让他变得更加的完整,更加的强壮,更加的懂得生活的意义和体会生活中最点滴的幸福。我们做为一名年轻人,现在吃苦是必然的,但我们也无需咬牙坚持,而要去学会享受它,体会它,以它为骄傲。当苦难不断的磨练摔打我们的人格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的体会到自我的价值,以及能更加心安理得,不但有任何负担与仇恨的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一直认为,田晓霞正是读懂了他内心当中的这一点,才会决定性的奠定对他的情感。一个享受苦难,无惧苦难的男人是坚强的,是乐观的,是值得学习的,是可以依靠的。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田晓霞,也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非常敬佩的女孩,她所具有的一切特质也值得让任何一个男人为她死心塌地。正是她,将自己家中珍藏的书籍借给孙少平看,甚至将当时的内参报纸也拿给他看,并与他交流;是她,默默的关心孙少平和他的家人;她将孙少平住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并为他换了一套全新的被褥;留下了那张著名的字条:不要见怪,不要见外;也是她,通过自己父亲的关系打通了各个关节,使孙少平得以顺利的调到国家煤矿。地位的悬殊无法阻挡爱情的降临,.正是她的爱,激发了孙少平做为一名男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使得他不再自卑;正是她的爱,使得孙少平能更加坚强的像个男人一样奋斗在这个世界上。田晓霞,孙少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们亦不会。
   最感人的章节无疑也是关于他俩的,当孙少平在煤矿已工作一年,
   当他升上井,
   田晓霞霞正微笑的立在井口!
   柔美的夕阳打在她的身上,不知是因为她还是阳光,孙少平刺花了眼,他以为产生了幻觉
   当他眨巴几下眼睛,发现这确是真正的晓霞,如此美的晓霞。
   她已经穿起了裙子,两条赤裸而修长的腿从天蓝色的裙摆中伸出,像刚出水的藕,一根细细的黑色皮带将雪白的衬衫束在群中。脸庞在六月的阳光下像花朵般绚丽。
   现在,晓霞认出了他.......
     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脑中所浮现的,绝对是一个非常美轮美奂的情境,美丽的姑娘,翠绿的青山,淡蓝的长裙,微风徐徐,发丝飘扬,阳光将它们统统收拢环抱,如一幅金色的水彩。
 
   本章还有一段,田晓霞要和孙少平一起下井,看看少平工作的地方,当两人在井口之时即将分别,少平要继续在井下工作,而晓霞则要离开煤矿。黑暗中,她再一次紧紧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愿分开,她愿自己的手永远留在这只手里而不再放脱,仿佛一松开便是生离死别。
   在孙少平不舍而又无奈的注视下,田晓霞缓缓的上井,这是他们所见得最后一面......
     有情人终未能终成眷属,几个月后,以成为省报记者的她,因救一名落入洪水中的小女孩,不幸牺牲。
   我有时觉得,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这其实是最好的结局,或者,这原本就是路遥设计好的。
   尽管两人的爱情浓烈,但未来对于他们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一名是省报的大记者,一名则是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即使田晓霞没死,那他们真的能最后走到一起吗?
   这一切,或许只能去问路遥了。

    纵观全书,这段爱情故事线是全书最闪光的亮点,令人回味悠长,遗憾不已。路遥用他平实的写作手法和最后悲剧式的结局命运将这段类似韩剧中“富家女看上穷小子的爱情故事”描写的意蕴绵延,犹如西凤酒一样,虽不烈,但却意味深长。承载这场爱情的是我们对于爱情本身最纯洁的追求与向往,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前途勇无畏惧无限光明的信念和希望。感谢路遥,让我们看到了如此伟大的爱情,感谢路遥,让我们得以清楚我们仍将注定体会到他们所受到的种种痛苦。
 
    因为我们同样正值青春,路仍漫长,
 
    写毕,窗外雨仍下。
 
 
 
 
                                                                                                                                                           刘玮冬写于2012年8月28日夜

上一篇:读《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下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